異常掉髮的常見原因分析

  • 異常掉髮的常見原因分析

異常掉髮的常見原因分析

異常掉髮的常見原因分析

 

一、雄性禿

為落髮最常見的原因。主因是禿髮部位的毛囊裡,雄性賀爾蒙衍生物DHT(Dehydrotestosterone,二氫睪固酮)含量太高所致,會使毛髮抑制生長,頭髮變得很油很細,最後導致毛囊逐漸變小和萎縮,進而開始掉髮。

通常最初的徵兆始於髮線後退,大多於前額、頭頂及後頭枕部上方,所謂的「地中海型禿頭」。女性也會有雄性禿的發生,但通常只有頭頂稀薄的情形。

 

二、圓形禿

頭髮突發性的掉落,俗稱「鬼剃頭」,呈現單個或多個圓形光禿處,通常發生於頭皮,原因不明,但大多為局部性自體免疫現象或情緒壓力有關。

 

三、傳染病、皮膚病與免疫疾病

痲瘋、黴菌、梅毒及細菌感染也會造成落髮;全身性或盤狀紅斑痕瘡、脂漏性皮膚炎及紅皮症等會導致頭髮脫落;甲狀腺疾病、白血病、自體免疫性疾病、貧血也會影響毛髮生長。

 

四、生長期禿頭

許多藥物或療程會造成禿髮,會抑制毛髮生長,毛幹變細及斷落,如癌症患者接受化療期間所引發之落髮現象,但通常於停止用藥後,頭髮大多能重新生長回來。

 

五、產後之異常掉髮

主因是懷孕過程中,女性賀爾蒙(又稱雌激素或動情激素)的分泌量增加,延長毛囊處於生長期的時間,抑制毛囊由生長期進入退化期,使得懷孕時期有比較多的頭髮處於生長期,有期在懷孕末期更是高峰。當生產過後,原來血液中高濃度的女性賀爾蒙會劇降,導致這些處於生長期的毛囊快速進入退化期、休止期,而造成大量掉髮,但多半會自行恢復。最常見的落髮高峰期是在產後3個月,掉髮的現象通常會持續6個月左右,之後開始好轉,但也有少數人需要將近1年的時間才會開始停止掉髮。

 

六、營養攝取不足

如不當或過度減肥,蛋白質缺乏的體重急速減輕者,可能在二至三個月後產生大量的掉髮現象。營養攝取不均、鐵劑缺乏等,也會影響頭髮的生長及髮質。

 

七、疾病所致

高燒、大量出血、代謝不正常或休克等嚴重之疾病;內分泌的病變,如腎上腺皮質、甲狀腺、副甲狀腺、腦下垂體或卵巢等分泌異常或腫瘤;糖尿病等也會引起禿髮,不過待原來疾病治療與營養調整後,大多方可恢復。

 

八、情緒壓力、生活作息和飲食習慣

情緒時常處於緊繃、焦慮時,皮脂腺活動會較旺盛,導致頭皮分泌失調,毛囊進而受損造成掉髮;不良的生活與飲食習慣,如熬夜、煙酒過量、食物吃得太油膩而引起掉髮。

 

九、機械性化學傷害

    刻意編髮髮型、綁頭髮、過度拉扯,以及染燙次數過於頻繁,皆會損害頭髮的健康,易分叉斷裂,嚴重時將會造成毛囊阻塞,最後引發掉髮問題;游泳池游畢髮中殘留氯要清洗乾淨,避免化學傷害。